求助

在真实的世界中,无论工作还是生活,从来不是一场闭卷考试,没有必要通过“单打独斗”来证明自己的实力。很多沟通高手在本身能力很强的情况下,也会策略性地“示弱”,向别人请求帮助,并且把这种求助的过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方法来使用。这个做法常常会产生神奇的效果。发起一次求助,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::

1
求助 = 别人帮得了 + 自己值得帮

别人帮得了

判断“对方是不是帮得了这个忙”,是我们发起求助的第一步。求助被拒,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强人所难。那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帮得了呢?

方法一:在时间和精力上可启动

我们发起求助时,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主体定位,尽可能减轻对方的负担。首先要让对方觉得这件事是轻量级的,是可以轻松启动的。如果我们求助的事项需要对方付出他承受范围以外的时间和精力,他自然会觉得帮不了我们,也不想帮我们。

假设,领导给小杨布置了制作50页演讲PPT的任务,用于第二天的会议。

小杨领到任务后,扭头就去找同事小王帮忙:“小王,江湖救急,你是咱们组最擅长做PPT的,能不能帮我把这个活给做了?”因为小杨的求助,单纯是在“派活”,在“甩锅”,小王当然会拒绝。求助,是别人对你的责任伸出援手,而不是别人替你把活儿扛走。突然向对方求助一个大文件的制作,而且转天就要——这种工作量,即使对方不在乎你甩锅,也不愿意帮你,因为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。

事实上,小杨可以这样发起求助:“王老师,我要负责制作咱们组明天会议的PPT,想请您帮忙指导一下。”紧接着说具体的求助事项:“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,上次大会的时候,您做的PPT领导们都特别喜欢,客户也觉得我们的PPT做得非常酷炫,您看这事儿我没法求别人,只能觍着脸来求您了。”到这里需要注意,不是请小王替自己完成,而是请求他的指导:“您那几个特别酷炫的效果是用什么软件做的?您教教我,教会我以后,我就不用再麻烦您了。”如果只是教几个技巧,小王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都比较少,况且这个任务还关系到小组表现,通常他是会愿意帮忙的。

方法二:在职责边界内可启动

求助是一个将对方拉入我们自己协作网络的过程。每个人在协作网络中都有自己的职责边界。不是说我们只要态度友善一点,对方就愿意“越界”协助。所以,在求助之前,我们要想好协作网络上有哪些人和节点,这件事是在谁的职责边界内可以启动的。在每个节点找到那个对应的人求助,他就能帮到我们。

销售部的小杨有个客户做活动,要提前调拨一批宣传物料。如果按照原定计划走流程,需要半个月的时间。小杨就想找另一个部门的小王帮忙,请他先调一批物料出来。这批物料是其他客户预订的,并不着急用,可以应急。请问,小杨应该怎么沟通,才能让小王觉得这个忙是帮得了的呢?

从小王的角度看,无论小杨找到自己说了什么,这个忙都帮不了,因为自己并没有权限调动这些货物。再从小杨的角度看,我们就可以得到关于求助的一条金律:求助事项必须是在对方职责范围内可以启动的。

小杨选择了错误的协作路径,找没有权力拍板的小王帮忙,自然没法拿到应急物料。正确路径应该是先跟小王打个招呼,了解到这批物料确实可以用,而且小王原则上也不反对。有了这个默契之后,再向自己的直属领导求助,推动自己的领导去找小王的直属领导协调。两位领导取得共识之后,把指令下达给小王,小王就能帮他这个忙了。

方法三:在关系程度内可启动

来看下一个场景:某天你突然接到一个人的微信:“听说你认识那谁谁谁,我有个业务想找他,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下?”你一看,发现你俩已经整整三年没说过话了,对方张嘴就让你帮他介绍一个重要关系,你心里大概率想的是:“不帮,我欠你的吗?”

这样的求助通常启动不了,因为双方关系的温度没到。我们向这样的“冷关系”求助时,就要做好“大概率会被拒绝”的心理准备。如果反过来,我们在上述场景中是发起求助的那个人,我们该怎么做呢?

如果这个业务对我们来说很重要,而且你又确切地知道对方能帮到你,你要做的不是舌灿莲花地说服对方,而是想办法让双方的关系重新升温。比如,先恢复轻量级的互动,不定期地问候一声,或是送对方一本最近在看的好书。

如果我们要对方帮忙的是件大事儿,那么预留给关系升温的时间应该尽可能长一些。在明确感受到双方关系已经热热乎乎的时候,再开口问他:“有个事儿不知道合适不合适,我想跟您这儿问个线索。”

此时我们可能会问:“为了得到对方的帮助,心机这么深,万一对方回过神来,觉得我在套路他,这可怎么办?”

首先,交浅言深是沟通的大忌,千万不要今天刚给人家寄本书,明天就问人家借钱,这确实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套路了。要明确双方关系已经熟络到你可以开口求助的程度,再去那么做。

其次,就算对方意识到,我们是为了求助而跟他搞关系,其实也无伤大雅。只要我们行为得体,对方并不会反感。稍微年长些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:有人肯“利用”我,那是我的福气;天天有人求我帮忙,那恰恰证明了我的“江湖地位”。只要对方不是死缠烂打,让人极度反感,我不会对他的求助有什么意见,甚至我还有成人之美的冲动,愿意帮助他完成这件事。

说到关系的激活和维护,在求助中有一个场景值得我们再思考一下,就是通过中间人去联系我们原本不认识的人。

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。在发起这类求助时,我们需要注意几个事项:

  • 第一,不要同时找好几个中间人。最终的求助对象如果同时收到好多人的传话,会有被逼迫感。况且,中间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存在以后,也会迁怒于我们:“竟然还去找了别人,是觉得交给我不放心吗?”
  • 第二,要给中间人足够的信息量:要求助什么事,原因是什么,已经准备好了什么,等等。这些关键信息,中间人都要提前知道。否则要来回沟通不说,还有可能闹笑话。
  • 第三,别让中间人承担太多责任。人家牵个线,只负责帮我们和对方认识,但不负责成交。要是把太多责任安放在中间人身上,就会把他吓跑。

自己值得帮

除了别人帮得了,证明我们自己值得被帮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那么,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我们自己值得帮呢?

方法一:先干为敬

证明自己值得帮,首先要证明自己在这件事上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。在这个意义上,它可以被叫作“先干为敬法”,在发起求助时可以用下述结构来表达:

  • 第一,说明目标。“我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,想占用您几分钟时间,请教一下。”这说明我们珍惜对方的时间成本。
  • 第二,展现努力。“这个问题是什么,我们之前已经做了什么,但是我们还没有搞定。”这会让对方觉得我们确实是搞不定了才发起求助的,而不是偷懒想找人甩锅。
  • 第三,提出诉求。“我们做了这些努力,都没有搞定,能不能麻烦您做某件事?”

方法二:真诚领情

在获得帮助、对方向我们释放善意时,我们要真诚地领情。

人情债的特点是利息高,有很多讲究。比如,我们都知道致谢要及时,但怎样算及时呢?一笔算一笔吗?当然不是。对方帮了我们一个忙,我们立马表示要回礼,就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把这份善意变成了交易,从而觉得和我们来往很没劲。我们所谓的及时致谢,其实是趁这件事还热乎着去做,而不是发起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”的行动。

那么,怎样向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感谢才是合适的呢?

表示感谢最好当面沟通,可以结合对方的贡献程度不断升级。比如,从口头致谢到送一个小礼物,甚至到给对方发“表扬信”,让感谢的场景别具仪式感。举个例子。你的同事帮你解决了一个问题。他平时跟你关系挺不错的,算是给你个人帮个忙。但你在致谢时,不能把它完全当作你们俩的私事,而应该升级感谢的场景,比如在你们的共同上级面前表达对这位同事的正面评价和认同——这就是沟通高手发“感谢信”的方式,不是红纸黑字意义上的感谢信,而是在一个更大、更具仪式感的场景中向对方表示感谢。

不要把美好的互助关系变成低水平的工作交换。比如这样的回复:“小王,谢谢你这次给我做PPT,下次你做PPT的时候我也帮你。”这非但没有升级表扬的场景,还试图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予以反馈,对方心里肯定不舒服。事实上,向对方反馈时也可以留出一个开放的可选项,像这样说:“特别感谢你,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,你可千万别跟我客气。”未来他可能找你,也可能不找你,但有这句话,对方至少知道你领情了,而且你也把掌控感给了他。

当求助对象很厉害,这辈子可能也还不了人情。如果想维系住这段重要的关系,可以用每隔半年跟对方汇报我们的进步的方式,来表达感谢。比如,对方半年前可能帮了你一个忙,他自己都已经忘了,但是半年后你跟他说:“王总,您上次帮我,对我帮助特别大。最近我在我们公司升职了,您要有时间的话,我想请您吃个饭。”对方答不答应吃饭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一定很欣慰——在他自己已经把这件事忘记的情况下,你一直记着这份人情。而且,这会让他觉得,“这是在我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,他的命运因为我的帮助发生了改变”。未来他也会更加关注你的成长,如果你再有什么困难需要找他帮忙,他答应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了。

被拒绝了怎么办

哪怕前期我们做了很多努力,还是要做好被对方拒绝的准备。建议在求助之前就想好,对方拒绝之后要如何回应。

先说一个反面案例,就是求人不成,反过来讽刺别人。小王拒绝帮小杨做PPT,小杨就说:“您现在职位也高了,特别忙,我就不该来麻烦您。”简单一句话,两个人在职场上可能就结仇了。所以,不管你以怎样的方式被拒绝了,都不要给对方负面的反馈。

小杨其实可以这么说:“完全理解,完全理解。这样,没关系,我再想想办法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就很客气。当然,紧接着可以再说一句:“不过,麻烦您也帮我想着点,万一有办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,您随时跟我说说。”对方可能想着,也可能不想着,但是万一想着呢?他觉得帮不了你,但是回家跟老婆一商量,他老婆说不定能帮你解决问题。这样双方未来的互动就有了更多可能性。

上个台阶

在这里想强调的是,为自己配备“救生员”的重要性。它字面意义上指的是那些在危急关头现身,向我们提供帮助的人。我建议,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“救生员”,而且只向他们发起一类求助,就是借助他们丰富的工作、生活经验,指点我们往后的几步棋该怎么走,或者告诉我们向谁求助最高效。

适合做“救生员”的人通常满足以下两个条件。

  • 第一,我们和对方的工作、生活有一定的交集,这样“救生员”才能理解我们的处境。当我们真的碰到难处时,他也可以帮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实质性原因。
  • 第二,在双方有交集的前提下,不能有直接的利害关系。比如,现任的直接上级,或者公司里关系很近的同事就不合适。这些人可能都是直接求助的对象,但是因为我们的利益密切关联在一起,他可能没法成为我们的“救生员”。

满足这两点的,就是你的备选“救生员”。导师、学长,都可能成为“救生员”。还有一种人特别合适——前领导。离开了上一家单位,但跟前领导关系不错,很尊重他,他水平也很高,那他就适合当我们的“救生员”。一方面是因为他很了解我们,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地位和经验要比我们高上一截,眼界更宽。这种“救生员”会特别有价值。


求助
https://kuberxy.github.io/2022/02/26/如何求助/
作者
Mr.x
发布于
2022年2月26日
许可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