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美
很多人把赞美等同于夸人,就觉得赞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。其实,赞美远没有我们想象中得那么简单。没有水平的夸人不仅不会加分,没夸到点子上,甚至可能会得罪人。
用行动表达赞美
用行动,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赞美。这不仅降低了对我们语言能力的要求,还更加安全、有效。
注重礼仪。我们通过一些约定俗成的仪态规范向别人表示尊重。比如,在对方说话时,不应该环抱手臂,更应该四仰八叉的坐着,而应该不断地用身体语言表达出赞美,像是不断点头、身体前倾,口头配合着说:“嗯嗯,是这么回事。”
控制“摸机率”,就是在沟通时要尽最大可能少碰手机。在别人说话识我们频繁看手机,其实就是在告诉对方,你说得特别没意思,无聊到我想看会儿手机。而反过来则表示对方很重要,我们很尊重对方,沉浸在与对方的交流中,完全忘了看手机。
提高‘举机率“。这个方法很适用于演讲场场合。在听对方演讲时,适时举起手机拍摄对方的投影内容。通过这个行动,对方就能感知到我们的赞美。
认真做笔记。在对方发言时,认真做笔记是一个比身体语言更明确、更强烈的赞美信号。
让对方被看见
“每个人毕生都在追求的是被看见”。
赞美的本质就是告诉对方,“我看见你了,我看见你的好了,我看见你跟别人不一样了”。只有当我们的赞美能体现出这层意思,那我们的赞美才能有效地。
如果将赞美拆解成公式的话,它应该由以下这些动作组成:
赞美 = 打追光 + 轻轻地 + 深深地 + 常常地
动作一:打追光
打追光,就是把“赞美的光束”打在人身上,让他被看见。但不同的光线所呈现的效果不同,如何才能准确地将适合的光线打到不同的人身上呢?这里有两个技巧。
发现差异。观察差异、发现对方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;把追光打在那个位置,然后赞美他。更重要的是,这个差异,不是对方与我们之间的差异,也不是对方与泛泛的普通人之间的差异,而必须是对方跟他所在群体之间的差异。比如,亦舒夸林青霞“美而不自知”,这就是在赞美她和其他顶级大美女之间的差异。
照亮行为,而不是照亮禀赋。行为是每个人自己后天的努力,而且是在观察之后才会发现的,更符合“被看见”的需求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观察和照亮行为时,一定符合对方的人设。比如,读书时,一些学霸明明前一天晚上熬夜刷题,但并不希望别人知道。这时就不要跟他说:“你好刻苦,我昨天在你们楼下看到你的房间一直亮着灯。”
动作二:轻轻地
轻轻地,是指赞美的表达一定要简洁,不给人造成负担。比如,在职场向同事表达赞美,最佳时机就是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带上一句:“张老师,您昨天的发言我收获特别大。”此时,对方只用回一句:“谢谢,有用就好。“到这里,赞美和接受赞美就迅速完成了闭环。
如果希望赞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还可以使用一些”破冰“时的技巧。比如,事后用邮件或者微信来表达赞美。或者在参加完对方的活动后,发个朋友圈夸一夸。
动作三:深深地
深深地,并不是说赞美的言辞要多深邃,而是要表达对方对于我们的影响之深——我由衷地赞美你,因为你的优秀深深地影响了我。比如,在职场中可以这样赞美领导:“上次您跟我谈话时指出的那几个问题,最近两个月我挨个解决了一遍,结果在工作产生了······的效果。”
“深深地赞美”其实可以做到非常简洁。比如,一个人是这样赞美罗胖的:“罗老师,有一次60秒语音,您可能自己都忘了,但是对我影响很大。听您讲完,我就把家里的沙发和电视机都搬走了。现在我的客厅就是一个书房,我和孩子一人一个书桌,我们的幸福感很高。”
动作四:常常地
常常地,就是要经常表达赞美。
我们要有意识的要求自己:作为职业‘灯光师“,追光灯一旦打开,就别停下来。无论场合是大还是小,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,我们在哪里,正反馈就在哪里。比如,朋友请我们吃饭,结果饭菜一般,服务也乏善可陈。即使这样,我们也能给一个正反馈:”今天有机会跟你一起吃法,真是好。我真是感觉到那句话,吃什么完全不重要,重要的是跟谁吃。“
如何回应赞美
在收到别人的赞美时,怎样可以更好的回应对方?
大大方方的回应:”谢谢,你真好。“在此基础上,更高明地接受赞美的方式,其实是保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尾,让对方可以无限继续下去。
比如,领导表扬我们:”材料处理得不错。“我们可以回复说:”谢谢领导,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,您要有时间的话,再给我指导指导。“或者“我最近就想攻破材料这关,您给我说说,咱们单位我还应该跟谁请教请教?”除了回应领导的赞美,表达自己想要进一步努力的态度,还保留了开放性结尾,让沟通可以顺利推进下去。